P2P行業在迎接監管的道路上,走進了理性洗牌的階段。

  最近一家被停運的P2P平臺中寶投資是一家老牌P2P,浙江衢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給出的停運理由是“涉嫌經濟犯罪”被立案調查。此前與中寶投資有類似原因或者經營不善而倒閉的P2P網貸平臺,並不在少數。

  “行業的洗牌,還是靠市場機制去洗牌。”一位P2P人士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,P2P行業監管已經在路上,這也將加速行業洗牌的進程。

  此前,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及行業人士處獲悉,P2P已經明確歸口銀監會監管,同時銀監會相關部門也已經開始調研著手起草相關監管規定,不做牌照監管以及明確“三條紅線”成為監管的方向之一。

  2月24日,央行相關負責人在回答媒體問題時也曾重申P2P要堅持平臺功能、不得變相搞資金池,不得以互聯網名義進行非法吸收存款、非法集資、非法從事證券業務等非法金融活動

  監管如何著力?多方細節待釐清

  “P2P網貸平臺監管歸口,對於想要好好發展的行業而言,肯定是好事。但是目前仍然有太多細節有待釐清。”上述P2P行業人士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稱。

  首先,監管如何對眾多P2P網貸平臺進行分類。央行副行長劉士餘曾提供一組數據顯示,截至2013年末,全國範圍內活躍的P2P網路借貸平臺已超過350家,累計交易額超過600億元。然而該數據僅統計了“活躍”的P2P網貸平臺,據業內估計,行業平臺已經超過1000家,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。

  上述P2P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,光是對這些P2P機構進行簡單摸底就需要很長時間,同時還要搞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,對監管而言是一個很難的過程。

  在點融網CEO郭宇航看來,對於P2P行業的規範,也需要實行分類監管。例如,目前做得很大的、資金池模式的P2P機構,可以納入類金融機構的管理範疇,不一定定義為P2P。另外一類就是只做信息撮合的平臺,適用較輕的監管模式。

  對於非資金池的P2P機構,郭宇航建議,主要側重監管三方面:一是信息披露完整透明、可追溯、可以審計,禁止自融、自保、自用等;二就是資金安全,行業的底線是必須使用第三方支付收付資金,最好是銀行能夠托管;三是產品的法律架構,明確信息撮合,而非資金池模式。

  其次,P2P的賬戶如何監管。P2P網貸平臺的賬戶管理,涉及到投資人的資金安全,因此也是行業監管重要的一部分。目前大部分的P2P機構都找第三方支付進行托管,這也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對賬戶是否有監測的責任。

  “銀行托管在技術上更成熟,但迄今為止大多數銀行還沒有想好是否支持這種業務,目前暫時可行的是第三方支付托管方案。當然很多P2P機構也在跟銀行溝通,這種情況將逐步改變。”積木盒子創始人、首席執行官董駿對本報記者表示,P2P網貸平臺對銀行托管資金其實嚮往已久。

  郭宇航也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賬戶托管方面,目前銀行的態度和之前有了明顯轉變,一些銀行已經積極開始做具體方案,與P2P機構做對接,其中也包括一些全國性的銀行。

  不過,對於銀行而言,P2P網貸平臺的資金托管依然是一個風險和收益難以平衡的業務。

  “目前我們還是不會有太大興趣,主要是從收益角度和風險角度來講。”一位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人士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。

  收益方面,銀行托管按照總額和單筆計算托管費用,總額一般在0.5%左右,而單筆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間。單個P2P公司的交易規模太小或者投資者交易不活躍,銀行難以獲得相應的收益。

  同時,風險的考量也是銀行抵觸P2P資金托管最為主要的因素。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,P2P網貸平臺來源是個人賬戶,反洗錢等風險會比較大。同時,如果平臺倒閉,投資人的錢如果有虧損或拿不回來,對托管行造成聲譽風險。

  第三,是如何對P2P平臺“自擔、自融、自用”的問題進行監管,其中也涉及到資金池的清理。

  根據上述P2P行業人士的介紹,目前不少融資擔保公司、小貸公司都在進入P2P領域,P2P上的借款通過自己的擔保公司進行擔保,風險並未分散,同時通過平臺為擔保公司融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,需要監管釐清其中關聯。

  當然,除了以上三方面,實際上P2P目前依然存在商業模式多樣化等特徵,監管需要從多個方面釐清行業發展情況。

  董駿認為,P2P行業“三條紅線”是很清晰的,不做資金池、不做虛假項目、平臺不自融不擔保,以自律為主。“負面清單”能有效地提醒P2P行業不要去觸及行業紅線,設立一些行業禁區。同時“負面清單”本身也是對行業發展的鼓勵,鼓勵行業創新。

  不做牌照更利創新

  此前,P2P網貸平臺呼籲監管,“牌照饑渴”幾乎成為行業內企業的一大心態。最新的監管消息顯示,P2P行業將不會實行牌照監管。

  “就P2P行業目前來看,太早用牌照監管,反而會抑制行業創新。現在更需要明確的是P2P行業的紅線在哪裡及企業如何做好自律。”董駿稱,P2P模式一直在劇烈變化中,現在要求監管部門出台完美的細則確實勉為其難。

  郭宇航也認為,牌照管理是近乎收縮式的管理,意味著創新可能會被遏制。

  而上述P2P行業人士則一語道破牌照監管的難題:面對眾多的P2P網貸平臺,銀監會實行牌照監管不但會大大增加監管的工作量,同時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摸清P2P行業究竟需要哪些牌照和標準。

  據銀監會相關人士此前對互聯網金融的表態,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堅持“線上線下一致”的原則,要求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嚴防支付風險、操作風險、市場風險包括利率和匯率,包括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。

  不做牌照監管,同樣意味著P2P網貸平臺存在與銀行“存、貸、匯”業務模式相近的資金池模式,將會被嚴厲禁止。

  牌照監管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推進P2P行業洗牌、驅逐“劣幣”的利器,如今不推牌照監管,是否會放緩P2P行業洗牌的進程?

  實際上,P2P行業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深入、行業發展自我規範意識的增強,行業已經進入理性洗牌期。

  根據市場數據,從去年7月初到去年底,有70餘家P2P平臺倒閉,據不完全統計,倒閉或停運的P2P平臺目前已經超過100家。當然,這些P2P平臺的倒閉,有多種原因,惡意詐騙等並不在少數。

  “現在靠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,從而進行惡意詐騙的P2P網站已經不多見了。之前倒閉或者跑路的平臺,基本上都是以30%~50%的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,經過去年底今年初的倒閉潮,這種30%以上收益率的網站已經不多。”上述P2P行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。

  這意味著行業正在朝著理性方向發展,高舉“高收益率”大旗的惡意詐騙者正在被擠出行業。

  董駿分析其原因認為,目前網上理財有很多選擇,單純傾向於通過高收益來吸引投資者已經過時,2013年幾十家平臺跑路教育了相當數量的投資者,大家更關注風險,這種行為的改變,本身也會造成行業的自然洗牌。

  “所以,行業最需要提升的是用戶體驗和風控的專業性,長時間維持高收益率本身就是不健康的。”董駿稱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洗牌 收益率 目前 p2p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akl2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